专题栏目
经典著作导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经典著作导读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0-15 21:28:00 点击次数:0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关键所在。这一著名论断出自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简称《分析》)。该文系《毛泽东选集》的首篇,毛泽东在此文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堪称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一篇光辉文献。它的问世,是毛泽东深刻洞察党内外思想动态,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结果。

  写作背景

  毛泽东此文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毛泽东并且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其右翼将要跑到帝国主义方面去。一九二七年所发生的事变,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背景

  1923年1月,共产国际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工人运动尚且软弱。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陈独秀在报告中,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代表们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陈独秀、马林赞成全体共产党员和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并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以此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张国焘、蔡和森等强调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反对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产业工人加入国民党。经过两天的激烈争论,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时规定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1925年六七月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相继出版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他反对国共合作,人为团体生存必须具备独占性、排他性、统一性、支配性,由此他要求已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脱离一切党派,作单纯的国民党党员。戴季陶主义为国民党新老右派提供了反共的理论武器,并由此出现了刺廖案、西山会议等反共分裂活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此予以坚决的回击。

  主要内容

  毛泽东把中国社会的阶级情况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个阶级是极端反革命的,他们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

  第二,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第三,小资产阶级。这部分人主要包括“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员工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小资产阶级有三个不同的部分:

  一是有余钱剩米的,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二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他们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

  三是生活下降的,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此,是较倾向于革命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第四,半无产阶级。包含: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体。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他们一般都受地主、资产阶级的剥削,生活困苦,叫苦不迭,因此,对于革命宣传极易接受。

  第五,无产阶级。这部分人在当时约200万人,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这个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第六,游民无产者。主要是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在一一分析各个阶级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后,毛泽东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一概括深刻、全面、精到,为革命如何寻找力量,如何取得同盟军指明了路径。

  重要意义

  《分析》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性文献之一,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如今,时代在变,实践在变,新的建设历程呼唤新的理论。然而,《分析》中所告诉我们的: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这一首要问题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阶级、各阶层间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

                          (供稿:向福鸿  编辑:王梦颖  审核:周预分)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58568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信息中心技术支持